为什么国内程序员996.ICU,美国程序员却轻松“养老”?
前几天,一位“疑似阿里码农的小伙子骑车逆行被拦后下跪、爆哭”的视频在网络热传,令人唏嘘。
不只是这位小伙子,最近整个中国程序员群体的加班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话题。介绍可参见文章《无数网友泪奔:码农骑车逆行被拦后当场崩溃!》
向来以“沉默的大多数”形象示人的中国程序员,这次吹响了集结号,团结一致地公开反对国内已商定俗成的“996”工作制( 9 AM 到岗, 9 PM下班,每周工作 6 天)。
一个起源于中国码农的 Github“996.ICU”项目,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各地的程序员圈子:
996ICU 即“工作 996,生病 ICU”,某程序员注册了一个叫做 996.ICU 的域名,并在这个网页上大举控诉部分互联网公司实行 996 工作制。截至今日,996.ICU 网站已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版本。
Python 之父都在 Twitter 上声援他远在中国的同行们:
Python 之父:996 工作制度非常不人性化
该条推文下集结了来自印度、日本、欧洲程序员们,他们也送上了同情和慰问:
日本网友:无言以对并感到抱歉。
中国程序员:今天周六,我在加班;印度程序员:哥们儿,你不是一个人。
白俄罗斯程序员:这不就是工作效率不重要,但人得呆在办公室的路子吗。
最后,学习Python中的小伙伴,需要学习资料的话,可以前往我的微信公众号:速学Python,后端回复:简书,就可拿Python学习资料
这里有我自己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统学习教程,包括从基础的python脚本到web开发、爬虫、数据分析、数据可视化、机器学习等。送给正在学习python的小伙伴!这里是python学习者聚集地,欢迎初学和进阶中的小伙伴!
少量在美国的华人程序员也纷纷晒出自己在美国工作的日常,并支持国内同胞踊跃维权:
看完美国同行的分享,国内的程序员更不解了:为什么同样是程序员,在中国工作 996 生病 ICU,而美国的程序员工作轻松、加班少?
其实,996 是一种工作形式,它可能出现在各行各业。在美国,也有很多公司的工作强度非常贴近我们熟知的 996 形式。
但之所以这次国内程序员对 996“起义”,还得到了国外其余行业的人的声援,其背后起因不是拘泥在 996 本身,而是 996 之后的结果与程序员自己所取得的价值欠缺平衡。
大部分人对于 996.ICU 的抵制主要在于:
尽管 996 并且 ICU,可既没有取得与 996 相符的薪酬,也没有拿到在 ICU 之前的补偿 。
996 成为了业界流行规则,为了迎合这个规则不被淘汰,继而漫无目的地瞎忙,暗无天日。
看似付出了 996 的劳动,但实际上对公司产品和自己职场发展的价值都不大,没有终点。
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,我们总结了知乎上的高赞答复,讨论了中美工程师加班文化的异同,以及对于 996 现象的看法。
工程师文化差异
中美两国科技公司差别非常大的一点就是:美国科技公司注重工程师文化,而国内技术团队话语权低。
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,技术团队一般没什么话语权,基本上是被产品层“赶着走”。
产品层在还没有想清楚某个功能的价值和收益,就给技术团队提需求、让他们“先做出来看看”,是常有的事儿。
图片来源:吓脑湿
再加上国内互联网产品迭代速度很快,为了抢占市场份额,需要不断地升级 Feature。一旦看到竞品出了什么新功能,加班加点,必需赶上!
但在美国的科技公司,技术团队一般都是中心和主流。像谷歌就是非常典型的 engineering-driven 文化,对于一个没想清楚的需求,技术团队可以直接拒绝。
同时,技术团队会自主地花很多时间在技术优化上面。宁可延后产品上线时间,也要按照最优的技术方案来推进。
当然,美国也有不少像 Facebook 这样 product-driven、鼓励快节奏的公司,这些公司的程序员日常压力自然也比谷歌的更大少量。
基础架构差异
美国的科技公司一般都标配底层架构团队,也就是我们说的 Infra 部门,这也是工程师文化导向的一个结果。
对于少量中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,Infra 部门非常重要,由于它是产品的基础保障(当业务量非常大的时候,底层系统的一点变动就会引起巨大的业务损失),同时又能帮助节省成本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比方在 Google,所有的架构都被封装成 Service 了,使用起来只需关心业务逻辑和资源分配就行,非常省时间。在新的 Server 里面加 Feature 也只要要加一个新的板块就行。
Google 做 Infra 时间比 Facebook 长,Infra 种类比 Facebook 多,这也是 Google 比 Facebook 轻松一点的一个起因。
—— 知乎作者:李小白
反观国内,能做到这样的公司屈指可数。毕竟,做底层架构并不是能够赚钱、直接为公司带来收益的业务。
中小公司不必说,在这样高度竞争环境下,哪有财力养一个不能直接带来 KPI 提升的团队,即便有钱,也没时间搞优化。
而大公司呢,即便腾讯这样的体量,有一个 TEG 事业群做基础设备建设。但是现实情况是,仍然没有全公司通用的内部工具,各个团队仍然在重复造轮子。
阿里算是做的很好的,前几年开始推行的大中台战略获得了明显的成果,解放了各个产品部门的生产力。
—— 知乎作者:L-Jay
社会形态差异
美国人非常讲究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,人权在公司的利益之上。假如企业过分压榨员工,员工反手一下子就能把公司告上劳工部。
所以我们看到,在美国公司上班,踩着点下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老板甚至会鼓励员工休年假出去放松身心。
来 Offer 的一位学员跟我们分享他在谷歌的工作经历:谷歌绝不鼓励加班,而是鼓励大家努力做到 Work-Life-Balance。
我的同事们也有周末跑到公司来的,但是目的不是加班,而是和其余同事们一起打高尔夫、沙滩排球之类。
工作第一周的周末,就有同组的新同事约我去公司玩桌游。我心里还纳闷,桌游为啥肯定要去公司玩呢?
去了一次才知道:
在公司的会议室玩桌游,不会吵到邻居,隔音效果很好,还有大屏幕。
同事一起玩桌游,是 Team Building 的重要方式,痛快淋漓的对弈之后,同事之间也加深了感情和彼此之间的默契。
而国内职场却流传着这样风气:加班就是努力,不加班就是态度不行。
甚至少量员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辛苦,上班时间一会儿看看新闻,一会儿又刷刷朋友圈磨磨唧唧,非要把工作时间拖到晚上 9、10 点。这却反而让那些能够高效、准时完成工作的人看起来清闲了。
美国也有加班的程序员,中国也有不加班的程序员
其实,美国的程序员并不是不加班,像 Uber、Facebook、以及少量 Startups 的程序员,他们有时候的工作强度甚至比 996 更大。而从来以”工作轻松“闻名的谷歌,也存在着加班现象。
来 Offer 的创始人孙老师曾跟我们分享过他在谷歌加班的亲自经历:在 Facebook 上市之前的那几年,Google 曾经试图用 Google+ 和 Facebook 在社交上一较高下。于是高层从 Google 的各个组招募了一个精英团队,形成了 Google+ 的部门。
竞争最激烈的时候,Google+ 和 Facebook 两边同时 Lockdown,上到 Google+ 的大老板,下到每一个程序员,除了婚丧嫁娶生病,其余情况全部不允许请假。
那个时候,Google+ 几乎每天都要 Push 上一个新的版本,办公室里全都是五光十色的帐篷,大家吃住都在公司,洗澡用公司的健身房,每个人都在高压下全力以赴。
当然,这种公司硬性加班的特殊情况,在 Google 的确不是很多。但是,我们为什么很少听到美国的程序员抱怨加班?
这是由于,只需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,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,996、加班都不是问题。
尤其是那些升职加薪快的程序员,总是过的很忙。除了出色地完成自己手头上的任务,他们还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技术,有目的地添加自己的项目经历,以产生更大的 Impact。
总而言之,美国程序员加不加班,工作辛不辛苦,不仅看所在的公司和组,也看个人的选择。
而中国的程序员也并不都是活在“压迫”之下,996.ICU 推出之后,GitHub 随即又推出了一个新的项目:955.WLB ,即国内也有朝九晚五,能平衡工作/生活的程序员群体。
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,该项目列出的公司大部分是外企。目前陆陆续续有少量浏览器开始屏蔽了 996.ICU 的 Github 项目。
综上所述,想从根本上打破国内 996.ICU 制度,不仅需要从公司角度增强对技术团队的尊重和重视,还需要扭转长期积累的社会风气,无疑是个漫长的过程。
不过想要脱离 996ICU 这趟浑水中,程序员还有一个办法:提升自身实力。说白了,国内知名企业之所以敢推行 996,有很大一部分起因在于,公司不缺程序员,尤其是不缺平庸的程序员。
而实力超群、无可替代的程序员,公司自然是不敢得罪的。
美国这边也一样,尽管程序员仍是高需职位,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刷题转行高薪的 CS 行业。
但公司真正想要的是有实力、高水准的程序员。也只有真正有实力的程序员,在哪儿都不会被取代。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3. 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。否则后果自负!
4. 本站提供的源码、模板、插件等等其他资源,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!
6.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摆设,本站源码仅提供给会员学习使用!
7. 如遇到加密压缩包,请使用360解压,如遇到无法解压的请联系管理员
开心源码网 » 为什么国内程序员996.ICU,美国程序员却轻松“养老”?